击败怀特后,新星伊陶玛期待和乌西克进行一场双赢的较量
- 2025-09-22 06:17:55
- 1
傍晚的利雅得燥热难耐,空气像被点燃的镁粉,一点就炸。20 岁的摩西·伊陶玛(Moses Itauma)沿着走廊走向训练馆,脚下地毯的回弹感让他想起家乡伦敦拳击馆那块快被磨穿的帆布。本周末,他要面对的是 37 岁的迪利安·怀特——拥有34场比赛经验的沙场老兵,拳头像磨快的斧头。可记者们围着他的教练本·戴维森(Ben Davison)问的却是另一个名字:奥列克桑德尔·乌西克(Oleksandr Usyk)。
本·戴维森耸耸肩,用一句“win-win”挡回了所有质疑。听上去像场面话,可细想却暗藏野心:赢了,少年一步封神;输了,也是提前拿到了与未来“史上最强重量级之一”交手的门票。超次中量级——这个夹在轻重量级与次重量级之间的“黄金夹层”——正在悄悄复制同样的逻辑:年轻人想一步登天,老将誓死捍卫排名,于是每一次碰撞都像点燃的火药桶,火星四溅。
摩西·伊陶玛只有 12 场职业赛,却已在拳迷口中与奥列克桑德尔·乌西克并列,仿佛怀特只是横在两块巨石之间的一道裂缝。这种“错位”的期待,正是当下超次中量级的缩影:拳台越来越小,声音越来越大。拳手们被流媒体、社媒推着往前跑,没人敢慢慢磨工龄。本·戴维森说得直白:“摩西·伊陶玛不是等别人老去的类型,他随时准备和任何版本的对手死磕。”
镜头切回训练场。摩西·伊陶玛戴上红色护齿,像把剑收回鞘。助手递来手靶,每一声脆响都像倒计时。角落里,迪利安·怀特沉默地跳绳,绳影在地上抽出一道道鞭痕,似乎证明自己依旧拥有顶级拳手的尊严。如今,尊严与时间赛跑,而时间从不让步。
本·戴维森的备战清单写得密密麻麻:奥列克桑德尔·乌西克式的反架角度、安东尼·约书亚式的摆拳反击、泰森·富里式的慌头摇闪……他把所有“假想敌”都塞进这短短八周的训练营,仿佛明天要打的不是迪利安·怀特,而是整个时代的剪影。记者问:“如果明天真变成狗斗?”本·戴维森咧嘴一笑:“那就把狗斗打成艺术。”
回到现实,摩西·伊陶玛结束训练,汗水顺着下巴滴在拳套上,像给皮革镀了一层光。他抬头看向天花板,那里挂着明日比赛的巨幅海报:他的脸在左,迪利安·怀特在右,中间是一道闪电形状的裂缝。少年突然咧嘴笑,用极低的声音说了句:“裂缝,就是光进来的地方。”
本·戴维森没听见,但他知道,重量级这道裂缝,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撬开。旧王未老,新王已立,裂缝越撕越大,光就越聚越多——而这束光的尽头,是拳迷们屏住呼吸的下一秒铃声。